格式:=rank(参数1,参数2,参数3)
含义:“参数1”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;“参数2”为数字列表数组或对数字列表的引用;“参数3”为一数字,指明排位的方式。
操作环境:
a1中的为“学生姓名”,b1中的字符为“考试成绩”,c1中的字符为“排名”;a2:a7中的数据依次分别是“张三、李四、王五、谢六、曾七、范八”,b2:b7中的数据依次分别是“98、78、89、57、78、86”。
操作目标:
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。
操作方法:
在c2中输入
=rank(b2,$b$2:$b$7,0)
c2中显示b2中的“考试成绩”“98”在$b$2:$b$7范围内从高到低的“排名”为第“1“位。
将计算公式下拉填充到其他单元格中,得到最终的排名情况。
注意:
●如果“参数3”为0或省略,则Excel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“参数2”的降序排列的列表。如果“参数3”不为0,则Excel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“参数2”的升序排列的列表。
●rank对重复数的排位相同,但重复数的存在将影响后续数字的排位。例如,在一列按升序排列的整数中,如果整数10出现两次,其排位为5,则11的排位为7(没有排位为6的数值)。
Excel使用rank函数步骤如下:
1、rank函数的含义,求某一个数值在某一区域内一组数值中的排名。
2、rank函数的语法格式=rank(number,ref,[order])
number ——参与排名的数值
ref ——排名的数值区域
order——有1和0两种。0——从大到小排名(降序),1——从小到大排名(升序)。
0默认不用输入,得到的就是从大到小的排名。
3.在b2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内容:=rank(a2,$a$2:$a$24)。其中a2是需要确定位次的数据,$a$2:$a$24表示数据范围,括号里的内容即表示a2单元格数据在a2:a24这个数据区域的排名情况,公式计算结果将被显示在b2单元格里
4.也可以使用SUmProduct函数实现排名。
5.然后选中b2单元格,将鼠标放在右下角,鼠标变成小十字的时候,按下鼠标左键不放,往下拉到b24单元格,这样所有分数的排名就显示出来了。
工具:rank函数
步骤:
1、rank函数的含义,求某一个数值在某一区域内一组数值中的排名。
2、rank函数的语法格式=rank(number,ref,[order])
number ——参与排名的数值
ref ——排名的数值区域
order——有1和0两种。0——从大到小排名(降序),1——从小到大排名(升序)。
0默认不用输入,得到的就是从大到小的排名。
3、对成绩进行排序(从大到小,降序)。输入公式=rank(d2,$d$2:$d$8,0)。
4、也可以使用SUmProduct函数实现排名。
5、rank函数对不连续单元格排名:不连续的单元格,第二个参数需要用括号和逗号形式连接起来。输入公式=rank(b5,(b5,b9,b13,b17),0)
rank(number,ref,order)
number 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。
ref 为数字列表数组或对数字列表的引用。ref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。
order 为一数字,指明排位的方式。
§ 如果order为0(零)或省略,Microsoft Excel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ref为按照降序排列的列表。
§ 如果order不为零,Microsoft Excel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ref为按照升序排列的列表。
注解
Ø 函数rank对重复数的排位相同。但重复数的存在将影响后续数值的排位。例如,在一列按升序排列的整数中,如果整数10出现两次,其排位为5,则11的排位为7(没有排位为6的数值)。
Ø 由于某些原因,用户可能使用考虑重复数字的排位定义。在前面的示例中,用户可能要将整数10的排位改为5.5。这可通过将下列修正因素添加到按排位返回的值来实现。该修正因素对于按照升序计算排位(顺序=非零值)或按照降序计算排位(顺序=0或被忽略)的情况都是正确的。
重复数排位的修正因素=[count(ref)+1–rank(number,ref,0)–rank(number,ref,1)]/2。
在下列示例中,rank(a2,a1:a5,1)等于3。修正因素是(5+1–2–3)/2=0.5,考虑重复数排位的修改排位是3+0.5=3.5。如果数字仅在ref出现一次,由于不必调整rank,因此修正因素为0。